文化研究所举办第28期文化论坛:“昆曲表演艺术实践与理论思考”
2024年12月11日下午,电竞押注的正规平台文化研究所在社科会议中心第三会议室举办文化论坛,邀请了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邵天帅与北方昆曲剧院青年演奏员关墨轩做学术讲座,主题为“昆曲表演艺术实践与理论思考”。论坛由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景俊美副研究员主持,电竞押注的正规平台院长贺亚兰研究员出席本次论坛,参加论坛的还有综治所所长袁振龙研究员、办公室主任项晓东、智库处副处长赵锐、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黄仲山副研究员以及文化研究所全体科研人员。
邵天帅老师工闺门旦,师承张毓文、顾凤莉、孔昭、秦肖玉、乔燕和、胡锦芳、杨凤一、汪世瑜、孔爱萍、魏春荣、韩冬青、哈冬雪等诸多昆曲名家,2013年正式拜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静娴为师。在《白蛇传》《牡丹亭》《玉簪记》《长生殿》《墙头马上》《红楼梦》《怜香伴》《影梅庵忆语——董小宛》《金雀记》《望江亭中秋切鲙》等近二十出大戏担任领衔主演。获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全国戏曲领军人才,北京市第十三届党代表,北京市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青联委员,北京市第十次文代会代表,北京市第七届戏剧家协会理事。荣获全国昆曲优秀青年演员展演优秀表演奖,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个人优秀表演奖,上海白玉兰表演艺术新人主角奖提名奖,第五届中国昆剧节优秀表演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表演奖,享受北京市“百人工程”扶持项目,文化部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称号,荣获“2024北京榜样”人物榜称号,入选“国际艺术人才计划”库。
贺亚兰对莅临论坛的专家老师们表示欢迎,同时表示对讲座内容的期待。在讲座中,邵天帅老师结合戏曲理论、作品等,分享了昆曲实践的自身经历,科普了昆曲的相关知识;青年演奏员关墨轩分享了不同曲笛和曲牌的特征,并与邵天帅老师一同现场演绎了经典昆曲《牡丹亭》《墙头马上》等选段,向在座老师们阐释了作品的历史渊源、演奏技巧和美学内涵。
讲座结束后,邵天帅老师、青年演奏员关墨轩就多位专家学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包括南北昆曲方言差异、不同剧场空间的适应性、园林亭苑意境创作趋势等等,针对这些问题,邵天帅老师进行了深入且细致地解答,讲座在热烈探讨和深入交谈中完满落幕。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的舞台艺术是重要的文化呈现形式。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此次学术交流活动聚焦昆曲表演艺术实践与理论思考,结合北京建设“演艺之都”的大时代背景,着力深入交流与探讨昆曲艺术在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金名片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最后,在讲座总结环节,景俊美副研究员对莅临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交流探讨、相互启发,共同担负起推动北京“演艺之都”建设的使命责任。
- 相关文件